投喂机器人自动滑行到了养殖池的正上方开始下料,下方的转盘转动起来,均匀地播撒投料,这是广东恒兴集团建设的智能水产养殖工厂的一幕。
这个面积1500平方米、水体800立方米的工厂,建设方案和技术装备均由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智能水产养殖装备团队提供,率先实现了国内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智能化、高效化与绿色化。“经测算,和传统的水产养殖工厂相比,耗电量和劳动力成本同时下降了30%,单位水体的承载力也提升了30%。”团队负责人陈源教授说。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工厂化养殖还不到2%。“随着水产养殖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绿色高效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从水田作业智能化装备起家,以装备见长,陈源意识到工厂化水产养殖装备是农业装备的一个洼地,同时也感受到这个风口,他决定要当吃螃蟹的人。
经过6年多的攻关,2024年底,智能水产养殖工厂正式在广东恒兴投入建设。今年3月,600万尾鱼苗正式进厂“入住”。
在工厂中,一轨共用的轨道式机器人是“大忙人”,负责对养殖环境、鱼类生长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完成自动投喂、自动巡检等多项操作;智慧养殖系统是“最强大脑”,一刻不停实时监测着数据,通过生物能量学模型精准计算出什么时候投喂、投喂多少的最佳方案;水质巡检技术是工厂的“监督员”,集成了多种先进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体中关键指标,一旦水质出现异常便立即发出警报;水处理设备是“环卫工”,循环利用养殖尾水,实现绿色养殖。工作人员只要通过后台数据,就可以轻松管理整个工厂。
目前,陈源团队拥有该系统的独立知识产权,2024年已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1项。
文章来源:江苏科技报 2025年3月21日 A5版
文章链接: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news/139539/152742/17246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