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实验室动态
通知公告
科研动态
实验室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动态 > 正文
汇客厅|吴克铭:推动“AI+机器人”在农业领域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助力
发布日期:2025-04-28   浏览次数:


“企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我们走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阶段,现在进入了‘AI+机器人’时代。”4月28日,金色大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克铭在2025耒耜会议现场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AI+机器人”在农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企业也在不断学习和寻找合作伙伴。而江苏大学刘继展教授团队便是该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在当天的会议上,刘继展教授团队发布了生产型多臂高效猕猴桃采摘机器人。金色大田科技有限公司是该机器人的联合研制方之一。“刘继展教授团队在机器人领域研究多年,拥有很多的研发成果,而对于我们生产企业来说,也需要有一些先导性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农业当中,因此我们共同研讨了果实采摘的技术应用。”吴克铭说,猕猴桃采摘机器人也是“AI+机器人”在农业应用上的成果。

为什么选择猕猴桃作为技术应用突破口?吴克铭解释说,猕猴桃起源于我国,在采摘阶段果实相对较硬,比较适合用机械手将其采摘下来。同时,猕猴桃的最佳采摘期只有7到10天,采用机器人能够省时省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AI技术的应用。“机器人需要识别果实位置、果径大小,以决定由哪个机械臂采摘和采摘抱夹的力度,这就需要机器人进行深度学习,通过不同气候条件下对不同类型的果实进行识别学习。”吴克铭说,这是一个漫长且困难重重的过程。他举例说,由于机械臂是自下而上进行采摘工作的,因此机器人对果实的识别处于逆光环境,而在强逆光的条件下进行AI识别是十分困难的,这就需要研发团队去克服。此外,为了让猕猴桃果实能够更好地存储,采摘工作往往是在早晚和夜间进行,这就需要机器人具备夜间作业能力。

在吴克铭看来,这一系列困难的克服十分值得,因为这些技术积累不仅仅用在猕猴桃采摘上,还可以应用在其他水果上。“比如说橙子,要在一棵树上把橙子识别出来,它的识别算法和猕猴桃算法从原理上来说是相似的。”吴克铭说,目前中国的水果采摘机械化程度较低,后期企业还会和刘继展教授团队继续合作,研发推动苹果、葡萄等采摘机器人产业化,为我国果类机械化采收做出贡献,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助力。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智能农机装备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 © ttiame.ujs.edu.cn. All Rights Reserv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耒耜大楼  电  话:0511-88791271